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相关情况。中国网 宗超/摄
中国网财经5月11日讯 今日,国新办就银行业支持“一带一路”举措成效举行发布会,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项目、资金需求量大,期限长,需要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、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、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,秉承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”的原则,共同投资、共担风险、共享收益。
“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,‘一带一路’涉及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比较大。”潘光伟指出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整个投资的主体有“三多三少”的现象。一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较多,但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。二是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,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。三是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,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较少。
潘光伟认为,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一样,在支持“一带一路”的过程中,要发挥其各自的优势、特点、功能,逐步建立功能互补、优势特色明显的开放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,为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提供长期的、市场化的、互利多赢的金融保障支持。
具体来看,潘光伟表示,开发性金融机构有独特的优势,因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期限长,开发银行在支持境内外的“两基一支”的建设上发挥了独到的作用,而且是保本微利,不需要政府的补贴。
“国开行这些年包括在‘一带一路’沿线这些国家投资的项目总体来说情况都是比较好的,不良率也比较低。再有,国开行的资金是政策性、开发性的资金,具有先导和示范作用,也有人才技术优势。国开行可以带动其他资金和民营资本跟进,这是国开行的优势。” 潘光伟在发布会上表示。
此外,潘光伟指出,商业银行的优势可以利用筹集资金渠道多元,可以吸收存款,可以发行专项的理财计划,也可以向全球发行债券。比如,中行发行的“一带一路”专项债吸引了国际资本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支持。商业银行在当地经营时间长。中行本身有机构、网点覆盖的优势,风控的技术比较强,它和开发性银行是各具特色、综合互补的角色。
潘光伟表示,在今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,我们还需要调动各种资源,开展新型的国际投融资模式,吸引国际资本支持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。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同国际上的多边、双边开发性金融机构,像世行、亚开行增强联动,同时更好地发挥好亚投行、丝路基金的作用。
“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。比如我们注重跟国际上的金融中心联系,跟香港金管局多年来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。”潘光伟表示,去年在银监会和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了香港银行家在西安的“一带一路”的研讨会。此外,香港在金管局专门设置了“一带一路”推进办公室。”
潘光伟透露,今年年底以前,中国银行业协会计划在伦敦设置代表处,做好沟通、协调和各种信息的共享工作,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,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