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1日,不少车辆穿梭在已经完工的重庆黄桷湾立交桥上。据悉,黄桷湾立交桥有五层结构、15条匝道向8个方向延伸而去,被誉为“重庆主城最复杂立交”。陈超摄

难点众多

地形复杂高差达40米

黄桷湾立交规模大、匝道多,被誉为主城最大、最复杂、功能最强大的“枢纽型”立交。

“但是,复杂≠识别性不好,各个方向交通有序分流,交通组织识别简单,让你很容易找到,避免开拢了才发现走错路。”李小荣说。

黄桷湾立交设计的难度有哪些?刘帮俊介绍,一是连接的方向众多,交通组织非常难。正是有了精心的交通组织设计,尽管匝道众多,但仍然识别性非常好。比如,快速路主线转向交通采用单一出口,避免多出口导致识别困难;而且每个分流点交叉口只是“一分二”,只有两个方向选择,容易辨别方向。避免了有的立交“一分多”难以快速分辨的情况。

二是在既有立交的基础上施工。刘帮俊说,当时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设计原则,就是原盘龙立交的交通功能不能削弱,内环快速路在施工期间不占车道、不占净空、不限高,尽量减少对内环快速正常通行的影响。原盘龙立交只作了优化,没有动“大手术”,新增匝道后变身为黄桷湾立交。

三是现场高差为40米。布置五层立交的高差约为29米,地形复杂是一大难点。立交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布置多层匝道,实现了“快速路与快速路”、“快速路与低速路”之间的连接,让车辆出行便捷。

四是黄桷湾立交桥梁跨越既有道路次数多,有的匝道跨越内环路基,有的匝道跨越内环桥梁。立交施工采用了多种特殊结构和施工工艺,如顶推施工;并首创高墩大跨斜弯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设计。

     1   2   3   4  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