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,它的基础深厚,遗产丰富,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,在中国文学史、戏曲史、音乐史、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称为“百戏之祖”。昆曲的表演,也有它独特的体系、风格,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、动作细腻,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。这一次,为了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版《牡丹亭》的全新魅力,林莫樵还专门邀请到了出身于百年昆曲世家,“传字辈”第三代唯一传人,有着“锦心绣口、昆坛才女”之称的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、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特聘教授周好璐。就像周好璐说的“昆曲就是我的胎教”,她家学渊源极深、底蕴丰厚,个人演唱兼融南北之长,表演大气细腻、台风稳健。否则,在缺少了曲笛、三弦的舞台上,演员的演唱很容易被带走。周好璐的表演极富书卷气,一招一式,精巧如画,能熟练地将戏曲的程式性身段、细腻的表演与当代人的审美情思完美结合,曾被戏曲泰斗郭汉成先生评价为“戏曲界集演、著、研究于一身的青年才俊”。其主演的学术版《怜香伴》赴欧洲巡演时曾被当地各大媒体一致赞誉“委婉动人”,此次周好璐的倾情加入更让这部新版《牡丹亭》表现出了让人耳目一新、唯美诗化的全新意境。
周好璐深厚的家学渊源、扎实的功底和稳健的台风,迎来阵阵掌声不断。
周好璐深厚的家学渊源、扎实的功底和稳健的台风,迎来阵阵掌声不断。
周好璐深厚的家学渊源、扎实的功底和稳健的台风,迎来阵阵掌声不断。
多元文化宜对话、不宜混合
不同的文化、多元的文化,能混合、融合吗?对此,比利时作曲家彼得利兹先生和俄罗斯钢琴家Timur Sergeyenia的意见是,文化不能混杂在一起,就像不同的颜色,都混在了一起,就是白色,其实就是没有颜色。混合而失去了自我,并不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目的。多元文化需要一种共存,彼此吸取对方所长的状态,但不是混合、或谁压倒谁,而是实现交流和沟通,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,每一种文化都不能失去它原有的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