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出结束后艺术家们向观众致谢。
然而,让素来接受正统西洋室内乐训练的音乐家们,理解中国古典戏曲和其背后中国传统的美学文化,却并非易事。“我天天给大提琴唱旋律,周老师天天给钢琴唱过门……”,“为了让英法俄的音乐家们更好地领悟中国五声调式,我们天天给他们唱二人转、民歌、讲《红楼梦》,语言不通,连比划带猜,就差示范中国古代年轻男女如何传情达意了……”谈起排练时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碰撞,林莫樵也不禁莞尔。
周好璐示意观众也将掌声献给作曲家林莫樵。
“我们古典音乐艺术家和专业学生,往往通过很多遍的练习,来认识、呈现一个作品,但这一次,我感觉很不一样,是直接在一个作品中和音乐有了很亲近的联系,这个作品直接在我的面前打开了,通过排练的这几天作曲家、昆曲艺术家的解释,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难得的美妙”,法国小提琴家Igor Pollet在演出后的交流环节中也有感而发。
演出结束后,艺术家们和观众互动交流。
演出结束后,艺术家们和观众互动交流。
“在欧洲女士和男士的动作接近,看了这次演出后,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觉得特别惊艳!不可思议!我也要学昆曲,让自己更女性化!”本次演出制作人张佳慧的一席话,得到了在场女性观众们的一致认同。懂行的观众对《集贤宾》一章的作曲特别向林莫樵提问,林莫樵同大家分享了她以泪洗面整整一周作出《集贤宾》一曲的感受,“杜丽娘将死之前对梦幻的呼唤,希望爱人将她复活,每一句都在想象梦境中的对话场面,我觉得我的作品是民族化的、象征主义的《牡丹亭》。”林莫樵表示,她想将新作献给叔叔——声乐艺术家贾琦先生,祝他早日恢复健康,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作品。“情,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它可以让人生而死,死而生,这个作品献给天下有情人”,林莫樵的感触引来全场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