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5年搬了3次家,最盼望有个安稳的地方

“365晨光宝贝之家”是赵丽萍于2010年创办的一家民间公益组织,这些年救助了不少脑瘫或身体有残疾的孤儿。通过与福利院合作,赵丽萍把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接到“宝贝之家”,悉心照料,孩子们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,亲切地管赵丽萍叫“赵妈”。

现在的“宝贝之家”早已不在原来的地址,5年来,赵丽萍带着孩子们搬了3次家,越搬离市区越远。

“最早在高碑店租的房,虽然面积不大,但离城里很近,带孩子看病、出门买东西都很方便。”赵丽萍说,稳定的日子没过多久,2013年10月,高碑店的房子被划定拆迁,她们只好举家搬往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大牛坊。没住多久,那里也要拆迁,2014年8月,赵丽萍又带着孩子们搬到了通州小潞邑附近。

“适合孩子们住的地方不好找,又要房租便宜,又要有活动空间、康复室。通州的房子面积只有300平方米,没有院子,很难满足25个孩子的使用需求。”为了让孩子们住得更舒心,2016年8月,赵丽萍又将家搬到了东五环外的东坝附近,有了一个独立的小院。

推开院门,右侧一溜平房,依次是孩子们的卧室和康复室,正对面三间房,分别是厨房和教室,一两百平方米的大院子足够孩子们撒欢。但赵丽萍心里依然不踏实,“就怕突然又遇上拆迁或者其他事情,这房子不让租了,还得搬家。”

搬家给赵丽萍和孩子们都留下了阴影。几乎每次搬家都赶上了三伏天,20多人的家当,所有的上下床、衣柜、衣服杂物等都需要拆卸、打包,尽管有志愿者帮忙,依然是个浩大的工程,每次都要折腾一个月才能真正搬完。“搬完之后还要收拾呢,又是一个月。”赵丽萍说,每次搬完家,大人们都要生一场病,孩子们更不安宁。“搬家意味着孩子们需要从饮食起居多方面重新适应新环境,这对正常孩子的心理与成长都是不小的考验,更别说对环境熟悉度要求更高的孤残儿童了。刚到新家的前几周,每天晚上都有孩子哭闹,要找原来的家。”赵丽萍坦言,现在一想到房子就忧心忡忡。

搬家也对孩子的正常入学造成了影响。在高碑店时,家和学校前后院挨着,3个适龄的孩子都可以去学校上学。搬家之后,离学校远了,交通不便,赵丽萍只好把老师请到家里来给孩子们上课。

“我最盼望的就是‘宝贝之家’能有一个稳定的住所,别再让我们频繁搬家。经费少、缺人手这些困难我们能想办法克服,就是场所问题实在无能为力,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帮帮我们。”赵丽萍坦言。

     1   2   3